(资料图)
江苏省多地发现珍稀物种首次“亮相”
春暖花开,万物复苏,江苏大地处处充满勃勃生机。连日来,江苏省多地发现珍惜物种首次"亮相",为这个春天增添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。
常州市民王国波是一名摄影爱好者,前不久,他在溧阳大溪水库拍照时,水面上一只长羽冠、红脑袋、彩花纹的野鸭让他眼前一亮。经鉴定,这是一只中华秋沙鸭。中华秋沙鸭已经在地球上生息了千万年之久,被称为"鸟中活化石",目前全球仅存3000只,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。它们对生活地的生态环境极为挑剔,是直接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"指示物种",此次也是常州首次记录到中华秋沙鸭的踪迹。
近日在南通崇川区,调查人员惊喜地发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兽类、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豹猫和獐的身影。据野外调查人员介绍,豹猫是平原地区的顶级捕食者,近年来,由于人类捕杀、栖息地被垦殖破坏,豹猫数量骤减,在动物调查中难以一见,加之受到地势及生境类型的影响,在地势平坦的崇川记录到豹猫实属首次;而獐偏好沿海沿江滩涂及植物茂密的山地,对平原生境有着极高的要求。崇川区首次记录到两种“国宝”,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有力印证。自2022年10月该生物多样性样地建成以来,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人员已开展3次调查,记录鸟类40余种,其中不乏黑鸢、红隼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。这些多姿多彩的“自然精灵”不仅是我们人类的“邻居”,也是环境质量的“晴雨表”。
珍稀物种频频亮相背后,是江苏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的不懈努力。早在2017年,江苏就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,建设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,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31个。摸清"家底"的同时,江苏将全省22.49%的陆域面积划定为生态空间管控区域严格保护起来。多措并举下,江苏生物多样性的"家底"不断丰厚:记录物种数已由4588种更新至6903种,物种栖息生境得到有效恢复。
(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/郑伟 高涵 常州台 溧阳台 南通台 编辑/赵梦琰)
X 关闭
Copyright 2015-2022 大众净水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14643号-14 联系邮箱: 905 14 41 07@qq.com